(上接A11版)
“南方油画”呈现出强大的精神诉求
那么当下的“南方油画”,呈现出怎样的整体面貌呢?
四年前,同在艺海堂美术馆举行的“纵横的阳光——何坚宁油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重量级美术批评家们汇聚一堂,从何坚宁的油画艺术出发,探讨“南方油画精神”。在那次研讨会上,何坚宁的个性极其强烈的艺术实践,促使评论家们将他的绘画与南方的气候、地域特征联系起来思考。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认为:“……南方精神的色彩、语言、渗透在情绪的积极、向上、热烈的感觉中,可能这跟南方的气候、地域特色有关联。”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李晓峰用南方的水果来比喻这种风格。他说:“我联想到南方的水果,南方阳光充足、水域充足、能量强大,南方的水果具有强烈的表象的、感观的美,这种感观与形式、结构、材质有关,何坚宁画作中颜色的流淌和肌理感,让我想到与盛产水果的南方的一种同构。我所理解的南方油画精神,其实类似这样一种高能量,又漂亮,又有着极其强大生命诉求的精神。”
但南方油画绝不仅仅是明亮与热烈,在本次展览的前言中,鲁虹介绍说:“如果仅从风格分类的角度看,郭润文、范勃、黄茂强应该属于写实的范畴;邓箭今属于表现的范畴;何坚宁则属于抽象的范畴,但由于他们都很强调对于个性和当下感受的表达,所以无论在风格上,还是在题材上,都拉得非常的开,也做得非常好。”
作为中国写实绘画领域的扛鼎人物,对西方古典纯正性的追逐是郭润文立足中国画坛的基础,他画中的神秘感是他最独特之处。郭润文喜用象征、隐喻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常常把不同时期的物象并置于画面,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特征。他的人物形象极富意蕴,表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在写实画派中显示出独特性。
在范勃的油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在开掘写实油画的精神与品格的幽暗隧道中的探索和收获。他的早期油画作品沉郁、悲剧、带有存在主义的哲学倾向,后来所画的一系列人与树的组合,画面更为静寂,带有枯树空山的文人绘画的审美趣味。近三年来,他更突破了架上绘画的范畴,采用各种适合自己的题材、媒介和文本,探求人的内心世界,“可见于不可见的直觉与体验”成为他近期作品给人最强烈的印象。
黄茂强以静物创作为主,长期以来致力于以武器和水果的两个方面切入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对物象质感的表现力令观者啧啧称奇,是当代中国超写实绘画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多次参加国家级权威性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
邓箭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形成一种具有个人风格的表现主义造型。他总是能找到最适合某个时期的内心色彩,和个人被时代所扭曲的主观形体。他的绘画可以看作一代人在灵魂和精神重建的时代去意徊徨的内心写照,以及在存在和虚无之间的对乌托邦情感的铭记。
对何坚宁的油画应被归于抽象还是意象,目前学界仍有争论,但大家都公认的是,与生俱来的色彩天赋和良好的学院教育造就了何坚宁独特的艺术感悟。纵观何坚宁的油画,大块的、大胆的色彩、浮雕似的质感,产生出一种粗野、原始力量的效果,奔放、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抽象化、直接性、自动性,表现潜意识的自我,以抽象的笔触、色彩表现了一种深邃的时空感。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将这样彼此不同的五位油画家界定在一起,仅仅地缘关系显然是不够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执行主编殷双喜认为,当我们谈论文学或艺术时,南方、北方就不仅仅是孤立的地域概念了。“就像美国文学里有‘南方文学’,当它与地域结合起来以后,就和地理、历史、空间、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关联。”
艺术批评家殷双喜认为,在广东或者说南方,一批画家的绘画“应该说体现出一种画家的专业性。我们现在的艺术,越来越多的谈观念、谈当代,但是从艺术史的高度来看,这样的专业性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所谓‘南方文化’的第一个要素。”
“如果这种专业性的态度能成为南方油画家共有的态度,那么南方油画将来无论风格发生怎样的变化,都非常有价值。”殷双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