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父亲》过不了审查?不存在的,罗中立画中加一物后“重生”
罗中立从小就喜欢画画,现在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同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他有一幅作品十分出名,那就是《父亲》,被放在小学课本中做插图,很多人应该曾经见过。画上是一个普通的陕西农民的形象,脸上布满皱纹,皮肤黝黑,正端着一碗水,看上去很是辛苦。
要说起这幅画的灵感,那就要结合罗中立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了,罗中立亲身经历过一件农民进城掏粪的事,农村人因为买不起化肥,为了给田地里施肥只好进城去寻找粪源作为肥料,无奈之下,很多农民就选择围在厕所附近,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来之不易的肥料。这件事给了罗中立灵感,他画中的老人就是其中一位。
这幅画对于罗中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他十分看重《父亲》,也为此花费了很大心血。我们都知道农民因为工作辛苦,农民又经历风吹日晒的,皮肤也就会比较粗糙,为了突显这种现象,他甚至在颜料中加入过馒头渣。而他的这幅作品完成之后,也刊登了杂志,登上之后立即在美术界引起了一片轰动。
不过有的人还认为这只是旧时期的农民,现在的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些评价对作者其实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所以后来参加全国美展的时候,他也曾担心过会审核不过,而在一位美协领导的建议之下,他在画中加上了一个物件,那就是圆珠笔,这正好是新社会上兴起的东西,这样一来的话,既能够体现了农民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农民的变化。
最终因为这个物件的添加,他的审核也顺利通过,在全国青年美展上又是引起了一片轰动,而这幅画也影响了很多人,《父亲》本身就是一幅非常成功的画作。他不仅反映了社会现状,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渴望。但是由于现实社会的环境影响,作品不仅仅是一幅作品,还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因此这幅作品是在各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而今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永久珍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