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网 - 油画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外巨匠 | 名人轶事 | 市场分析 | 收藏知识 | 投资指南 | 西方美术史 | 艺术新闻 | 油画技法 | 油画知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市场分析 > 陈许:写意油画是适合我的路子
M.biz | 商业搜索

陈许:写意油画是适合我的路子

信息来源:hhhiii.com   时间: 2022-12-13  浏览次数:17

■陈许海中的构成(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

  “陈许油画精品展”中山图书馆开幕

   5月18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与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共同主办、广东省艺术品行业协会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陈许油画精品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陈许近年创作的“跨海长虹”“守望千年传承伟业”“党旗下的辉煌”等各系列作品60余幅,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为观众呈现时代特征和中国精神的精品力作。熟悉陈许的人都知道,他十多年来专注于描绘桥梁建设,包括此次展出的港珠澳大桥作品,陈许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海上壮丽的景观。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电影放映员练就艺术多面手

   从时间跨度上看,陈许的艺术经历已经超过40年,这个既不是学院派,也不是画院专职画家的艺术家,从年轻的时候痴迷画画,到部队当了8年的电影放映员,却练就了绘画、书法、摄影等一身好本领。

   上世纪60年代,陈许出生于阳江——一个海边的城市,他从小就喜欢画画,苦于没有老师,只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涂涂写写。18岁应征入伍,彻底与绘画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

   陈许被分派到部队的电影组,成了一名宣传小兵,但这工作可不简单,他需要把部队生活、战士训练、好人好事等画到玻璃片上,并配上相关的解说内容,并在电影放映前投放到银幕上,这是在电影放映前最重要的工作,在部队的8年时光里,他画过电影宣传海报、幻灯片、连环画,也为地方画政治宣传画。那几年,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他应邀到各地乡镇画计划生育的宣传画,尺寸特别大,让他特别有成就感。

   回想起部队的经历,陈许很是感慨:“这对我的人生太重要了,部队生活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军人作风,磨炼出我坚强的意志。阅历是对艺术最好的滋养。”

   那时的陈许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小伙子,部队驻地在湖南衡阳,他常常约上志同道合的伙伴到衡阳火车站速写,或是到乡村去写生。每每初涉新地,第一时间就是逛当地的书店,到处打听艺术展览的信息。当时艺术类的书,价格较贵数量也较少,陈许对书尤为钟爱尤为珍惜。“相比于其他,我更乐意把钱用在买书和颜料上。”

   8年的部队生涯把陈许锻造成了“艺术多面手”,绘画、书法、摄影、撰写宣传稿,这对陈许来说都是信手拈来的事。

   很多人认为,陈许的作品有视觉新意,他的画面特别有绘画感和张力。这与他在追求油画语言的个人品格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有关,他沉迷于研习书法和中国画,开始了对中国美学的追求,并将从中体会到的力道,巧妙地将其书写性转化成为油画语言中的肯定和浑厚。他在坚守欧洲古典油画精髓的同时,钟情于中国传统书画的笔法节奏、水墨气韵,因此,他近年来的油画,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

   笔触内敛含蓄却又极具爆发力

   众所周知,陈许的油画多是呈现桥梁,这与他的本职工作密不可分。

   从部队转业后,陈许被调到交通系统工作。时值改革开放的前期,国家开始着手大型交通项目,一座座大桥一条条高速公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此时的陈许,恰恰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

   陈许告诉记者,1990年转业后,他到了广东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处工作,而这个单位主要承建公路和桥梁工程,他主要负责施工拍摄、撰写施工宣传稿等工作,因此,他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是在施工现场,由此也见证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历史性时刻。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虎门大桥,当时虎门大桥的建设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可行性调研,还到日本、欧洲的一些国家考察学习,建造更是集合了全国桥梁精英的力量,三天两头就开学术会议。”

   从虎门大桥,到虎门二桥,再到港珠澳大桥,以及国内著名的大桥,陈许作为交通的一线人员,亲身经历了全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心里也一直在酝酿,如何用画笔表现出来。

   虎门大桥工程结束后,陈许把藏在心底许久的想法告诉了领导:“我的艺术情缘未了,我申请脱产学习一年。”幸运的是,领导支持了陈许继续进修的请求,而陈许的艺术创作也进入了一条康庄大道。

   从稚气未脱的宣传小兵,到现在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写意油画家,陈许用手中的画笔,以交通人的角度,将他眼中的海水港口、大型机械、施工中的大桥描绘成一个个气势磅礴的画面,爆发着喷涌着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无声胜有声。

   在展厅里,画面没有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但却给人一种极其震撼的感觉,浓烈的色、高纯度的色,色彩在协调与对比中奇妙地变幻着。色层交叠、交融,形成视觉上的冲击。陈许的笔触内敛含蓄却又极具爆发力,沉稳,不动声色,藉着生动的笔触产生节奏美感。他的爆发力完全不需要借助任何非绘画的元素,总是不露痕迹、自然而然地迸发,这也是陈许的独特之处。

   对话

   有激情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收藏周刊:说到大桥施工,您对大桥建设的各种数据、机械、施工细节如数家珍,您对虎门大桥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陈许:虎门大桥建了五年,从挖桥墩到竣工验收,我都在跟进追踪。当时建桥不比现在轻松,可谓是人山人海,浩浩荡荡的场面非常有气势。我当时负责拍摄,一座桥有百米高,人站在桥底下,感到自己很渺小,我也感到很骄傲,因为虎门大桥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

   收藏周刊:您的很多作品没有体现人,但是给人一种很震撼的感觉。

   陈许:随着我们国家桥梁建设的发展,现代桥梁施工使用的都是高科技,工程师都是用电子化操控,不需要太多人在现场。这次展览的作品,我的最大尺幅不过3米,但跟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相比,根本不算什么;港珠澳大桥立在浩瀚的海洋上,也显得很渺小。那么,我就要在作品中“以小见大”,海上的风电在我的画面中并不大,但它却表现出极大的能量,画面的气势不是靠物体的数量或者体积去呈现的,而是我用艺术手段去表现千军万马的气势。

   收藏周刊:您多年来专注于工业题材油画,尤其是桥梁题材,您为何会选择用写意油画来表现?

   陈许:我曾经也尝试过写实油画,但我发现写意油画更能发挥我的所长,我本身酷爱绘画和音乐,我发现绘画和音乐是最好的结合。我也擅长于描绘身边感动于我的人和事,所以写意油画是我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为什么专注创作桥梁作品?因为我30多年来一直工作于交通一线,目睹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感动于投身于此的人们,这是激发我创作的原动力。如果画家描绘的对象不能感动自己,怎么能创作出好作品呢?

   收藏周刊:大众已经熟识您的绘画风格,您是否认为已经形成自己的面貌?

   陈许:我几十年如一日地痴迷于画画,目前来看,只能说写意油画是适合我的路子,但不代表我会一条路走到底。我喜欢在探索中实验、调整,我期待未来会有新的变化,我从来不拘泥于某一种风格、画派,我只是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好坏交予观者去评判。

   人物介绍

   陈许

   出生于广东阳江,著名油画家、雕塑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供职于保利长大工程公司,历任广东省文史馆油画雕塑院院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美展并获奖。

   名家点评

   对于中国画的写意传统,我倒是觉得最重要、因而也是最可贵的无非两点:一是个性,二是激情。所谓个性,就是与众不同,就是无法复制的独一个。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更忠于画家自己独特的主观感觉,并由此出发,去对待客观物象,重构客观物象,把客观物象改造成具有强烈画家个人色彩的艺术形式。正如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完全相同的画家。因此只要能够自觉地、切实做到这一点,作品就自然而然具有了与众不同的个性。至于所谓激情,这一点对写意创作尤其重要。因为当画家摆脱了既定的成法和规矩之后,构成作品的艺术节奏就得凭借“意”的运行来完成。而产生“意”的唯一动力,就是“情”。可以说,无“情”则“意”不动,“意”不动则“画”不成。因此激情,实在是写意方法的生命。虽然其他艺术方式也需要,但对于写意画来说,放弃了激情,就无异于自杀!

   如果用以上两点来衡量陈许的作品,我们会欣喜地发现,他在写意油画的探索方面迈出了相当成功的一步,取得了非常值得重视的成果。他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少数几位在写意油画方面做出成功探索的画家之一。

   ——刘斯奋(广东省文联原主席)

   陈许生活、工作在交通系统,数十年熟悉这天地热爱这天地,根子扎在此。以他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八年长的时间里数不清多少次深入到港珠澳工程“三桥一隧”的各个现场,见证着工程各阶段有代表意义的节点。他把自己对这项伟大工程的全部情感释放于这一系列油画作品中。我由惊讶到终于明白,陈许的这批油画为什么会用这么强烈的色彩,完全改变了他以往常用的色调。这是饱含激情的力作。

   ——潘嘉俊(著名油画家)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油画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