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胥林花
金陵晚报/
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他全神贯注,一会比对数值,一会点点鼠标,一会凝视思考……终于,一幅满意的画作完成。“完美!”孔城的嘴角上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是设计师,更不是绘画大师,孔城是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的副主任医师,他5小时精心作画,是为了治好患者。
70岁的沈女士肾癌手术后出现了骨转移,长期被骨痛折磨。医生告诉她,晚期肾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和局部治疗。靶向和免疫等药物治疗周期长且费用高,像沈女士这样的家庭经济上难以承受,还可能会产生药物副反应,单次大剂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倒是更适合她。
单次大剂量立体定向放疗,顾名思义,就是只做一次大剂量的放疗照射,难度相当于做手术,必须要一次成功,没有任何调整的余地,治疗前的靶区、剂量设计与设备实现、治疗中的体位必须要精准无误。
对于沈女士的病情,如何精准地勾画出肿瘤的靶区是治疗的核心和关键。因为,沈女士的转移灶紧邻脊髓,靶区偏小可能造成未来肿瘤边缘复发,而靶区偏大则会导致脊髓剂量过高毒性增大,伤了神经,造成患者瘫痪。孔城说,靶区勾画需要极为精确,毫厘必争。
病灶与脊髓之间的狭小空间没有给医生留下可以轻松避让的余地,另外,脊髓是一个密布神经核团和神经纤维束的组织结构。“我要把脊髓区域放大十倍来看,慎之又慎,要做到万无一失。”在靶区勾画上,也表现为反复修改,反复审查。“靶区勾画都是电脑上完成的,沈女士的靶区勾画虽然花了5个小时,但不是一天完成的。第一天,我花了2小时勾勒初画。第二天想一想,进一步完善,这一完善就是两小时。第三天再想一想,反复审查1个多小时,确定没问题,再上治疗。”孔城坦承,在靶区勾画的时候,自己是全神贯注,忘记了吃饭时间,更忘记了上厕所。“这个病人靶区不大,但是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比较大,这种一次性的放疗,也称作‘放射外科’,犹如在刀尖上跳舞,照错一点点病人就可能瘫痪。”
经过周密的准备,沈女士接受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无影刀”治疗过程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整个过程,沈女士没有感觉明显不适,当天就出院回家,没有再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10月底,沈女士到医院复查,CT检查未发现肿瘤进展和复发迹象。她告诉医生,之前她被疼痛折磨得生不如死,现在,不仅没有了疼痛还可以进行日常家务和轻体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