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网 - 油画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外巨匠 | 名人轶事 | 市场分析 | 收藏知识 | 投资指南 | 西方美术史 | 艺术新闻 | 油画技法 | 油画知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收藏知识 > 栗伟正:禅意油画的探索思考
B.biz | 商业搜索

栗伟正:禅意油画的探索思考

信息来源:hhhiii.com   时间: 2023-11-13  浏览次数:12

  ▲栗伟正《 江南如梦》布面油画 120x240cm 2019年

  禅意和诗性是中国艺术中非常空灵、悠远的一种审美,将禅意内在精神与油画的意象语言相结合,是我在油画创作中想表达、追求的一种画面意境。如何将禅意和诗性的艺术精神深度转化成可见的视觉语言是我在创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谈起禅意映射的视觉元素之前,先分析下禅意思想的内涵。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说:“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 张育英先生说:“不了解禅宗思想,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的艺术精神。回顾历史,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跨出精神层面,对包括绘画艺术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如诗歌、书法、园林、雕塑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见禅意自然含蓄的诉说方式与中国文化的内质相辅相成。这正是“禅”文化向各艺术领域“渗透”的契机,也是与中国意象油画联系的内因所在。可见禅意思想对绘画影响深远。

  从客观来讲,关于禅学理论以及禅学与绘画的关系的文章已有深厚的脉络和基础,关于中国意象油画的文章和学术探讨也非常的火热,但他们大都从心灵的体悟中去诠释禅的意义、发展脉络、起源、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禅宗精神如何参与构建中国传统审美体系等方面研究,但是在油画领域还鲜有画家以个体的形式或者相关艺术家在意象油画的禅意探索方面进行梳理和研究。新的时代语境下,如何将禅学融入到意象油画创作中,又如何将禅意转化为新的艺术语言去表达,这就是我的油画创作理论研究和探索的主线——新时代下意象油画在融入禅学的多样可能和现实意义,客观方面有研究的价值和表达的空间。

  从主观方面说:笔者受父亲(父亲为民间宗教绘画艺人)影响,从小喜欢佛教艺术,并多次跟随父亲深入到寺庙进行佛教壁画的彩绘、研读佛教书籍和绘画。自大学学习油画以来,潜移默化地将佛教题材作为自己的油画创作主体,在中国意象油画的大的语境中追求禅意的表达,在油画语言、画面构成、意境营造方面都不自觉地将禅意作为自己的主观追求,多次到寺院、全国各地采风写生,体悟自然物象和本我心性在禅意方面的表达,我试图用新的视角去关注禅宗精神,将其“空”“无”的大自由精神作用到画面中,将其转化成点线面、色彩、黑白、组合的意境画面。

  ▲栗伟正《 送别》布面油画 150x150cm 2017年
  ▲栗伟正《禅意东方》系列102 布面油画 100x120cm 2021年

  面对一景一物时如何布局画面来体现禅意呢?首先要融入禅意想象当中,在形式安排上要突出禅意的精神内涵,如空与有、大与小、长与短、黑与白、动与静、虚与实的对比。形式把握上要概括和整理,先经营画面的布局和位置。一张作品是否具有禅意“站位”很关键,要结合面对的自然去建构心中的禅学意境。笔者喜欢描绘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在形式安排上我特别注重画面古意的营造,运用黑白灰、点线面的语言元素外加精神性色彩的隐喻组织画面结构和意境。画面中物象以及色彩用笔的安排要考虑节奏和呼吸,意象性的形态和抽象性的形态要相互依托。色彩和形式要达到天然的统一,在构成安排上要平衡且充满变化,注重构成性、神秘性的视觉美感。

  在创作中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古代建筑、园林、器物、僧人等符号融入到意象油画的创作中,将其重组,利用形式构成规律组织画面,突出禅意的内涵,倡导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的一种当代性表达,让观者更能直观感受禅学文化,启发智慧,更好地去生活。我想通过画面中颜色的交织以及点、线、面、色彩构成因素的运用去向人们传达一种人生智慧、一种禅意,启迪人们克服世俗利益的迷惑,超越来自各种的束缚,获得真正的、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

  禅意是纯直觉的内心反思,它对意象油画的影响融入了生命自由精神性色彩。这种精神性色彩如何在意象油画的创作中结合自然物象进行表达,这是笔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难题。突出宗教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将中国壁画、民间绘画、文人画中固有色、情感色与西方表现主义、纳比派色彩相融相通,创造出令人激动充满含量的色彩交响。创作过程中抵达所要的精神需要,或纯,或灰,要将心中的禅意和诗境进行表达,将潜意识灵感与色彩感知、精神议题相照映,突出禅意本色,令其在吸收传统的基础上不失当代性。

  ▲栗伟正《禅意东方系列·中道》布面油画 80x240cm 2020年

  绘画是视觉语言的艺术,通过油画这种视觉媒介表达禅意,笔者觉得造虚非常关键,这也是我在意象油画创作中极力追求的。中国的艺术务虚,重神秘,讲求藏,提倡含蓄美,在表达中讲求似与不似之间为妙。更加侧重主观精神和质的表达。追求自然的流露,天造一般,少去人工的造作雕琢,实现天人合一。提倡在无法中求变,置身其中的绘画艺术,融入自然的一种道或参悟。在画面中给观者留下思考感悟的空间,不画得过满、过紧,在松紧有度、虚实相撞中体悟生命,感悟生活;在删繁就简,顺其自然的艺术追求中实现精神的超越。

  在意象油画的创作表达中,我特别注重油画本体语言的追求,就是在尊重本体语言基础上不断扩宽自己艺术的表达语言。运用笔、刀、刷等在画面中突出油彩的肌理和气韵变化,见笔,见色,见肌理,注重虚实的把握,特别注重画面强与弱、松与紧主与次的关系问题。虚与实是一对矛盾,相伴相生,他们关系到视觉的吸引力和刺激度。类似于音符的抑扬顿挫。通过运用多种工具、薄厚相融的方式将画面打虚,在虚中再去寻求实,画面中出现天然的色色交融、形形互碰,达到一种自然天成的绘画美感,突出禅意的表达,让画面语言与内容和形式达到有机的融合。意象油画在禅意的表达中至纯至简是非常必要的,简洁而不简单,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还是用笔是有内涵的,有文化指向的。通过油画语言去触动禅学意境。禅意是一种自性和善的清静之美。在其的意象表达中不失油画的色彩魅力,用入世的色彩表达出世的情怀,以似僧似俗的人物点缀其间,幻化成我的精神寄托,传达内心的心境和禅意,同时给观者心灵上的感悟和启发。

  ▲栗伟正《江南往事》系列2 布面油画 150x150cm 2020年
  ▲栗伟正《莲语禅心》系列5 布面油画 60x50cm 2020年

  禅意是体认心灵的哲学,在奔腾不息的历史的长河里禅意犹如东方的明珠一样照亮后人。禅意在当代意象油画中的探索、表达对现代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新的时代下学习和发扬禅学文化,通过油画这种艺术形式和中国禅意美学结合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搭建更好的桥梁,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世界更好的接轨创建平台,禅意表达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方式,在艺术创作探索上有新的可以创新开辟的土壤。在意象油画的禅意表达上我注重禅意精神的植入——将禅意的精神特质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将禅意的本体融进内在的精神追求中,更多去运用精神性色彩表达、经营画面,传达心灵之境、顿悟禅意的本我精神。在当下,有很多艺术家用禅意表达的方式去进行创作,走回归自我又注重现实的路线,将对禅的体悟作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反映当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状态。禅意油画的发展离不开精神性的注入,意象油画中的禅意表达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当下艺术形态的推进和自省。

  禅意表达应该以一种新的视角及语言方式运用到意象油画的创作中。在艺术文化多元走向的当下,将禅意融入到意象油画的精神性探索中是中国意象油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强调东方文化自信的需要。禅意油画表达中应加大文化传承与时代审美特质的结合。当代艺术家更应该用今天的艺术语言成就明天的传统,更好地把禅学的精神应用到意象油画的表达创作中。借用禅意油画的意境营造,表达生活所思所感,将禅意的精神内涵运用到写意油画中。禅意油画的图示创新和精神性注入将为中国意象油画的进一步发展增添新的空间。

  ▲栗伟正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方油画院理事 河北油画学会会员 张家口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任教于河北北方学院艺术学院

  编辑:田利新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油画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