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网 - 油画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外巨匠 | 名人轶事 | 市场分析 | 收藏知识 | 投资指南 | 西方美术史 | 艺术新闻 | 油画技法 | 油画知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投资指南 > 入选油画体现多元状态的“生猛”
G.biz | 商业搜索

入选油画体现多元状态的“生猛”

信息来源:hhhiii.com   时间: 2023-11-29  浏览次数:22

   ■卢万华 《环卫日记》

   ■特邀作品 唐大禧 《周文雍与陈铁军》

   ■银奖作品 余 荣 《梦想开始的地方》

   ■金奖作品 严静茵 《白衣新使命》

■新文艺群体·金奖作品 钱朝勇 《晨曦》

   广州市美协副主席陈铿: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喜迎党的二十大“光辉历程——广州美术大展”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涌现出许多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当下的现实题材作品。既有歌颂“白衣战士”形象的《白衣新使命》《送医下乡》;赞美卫国戍边战士的《戍边英雄》、《丰碑》;表现遨游太空航天英雄的《征途》;又有抒写粤港澳大湾区青山绿水、记录岭南的民俗风情,反映人民美好生活的《打边炉》《T台秀》《广州早茶》;还有歌颂普通劳动者风采的《劳动赞歌》《城市建设者之三》等作品,不同题材多元统一,反映出广大艺术家对当代题材的拓展与时代命题的回应,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广州市美协副主席陈铿表示,这次入选的油画作品既贴近生活,又有多种多样、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体现一种多元状态的“生猛”。

   中国画金奖

   刻画穿戴防护服白衣战士

   油画金奖

   表达敦煌莫高窟的文化意韵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严静茵创作的中国画《白衣新使命》被评为本次大展的金奖作品之一,作者用精湛的工笔画技巧刻画了一群正在穿戴防护服的白衣战士。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当下,就是这样一群人为我们的生命健康默默坚守着,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站在战疫的第一线。在全民抗疫的当下,不光是医护人员,还有活跃在一线的警察同志、志愿者、环卫工作者等等都在默默地维护着社会的正常运转,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美的逆行者。

   广州市美协副主席陈铿表示,这次大展有相当多的油画作品入选,体现了目前广州油画创作的整体水平。这次入选的油画作品既贴近生活,又有多种多样、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体现一种多元状态的“生猛”。

   陈铿介绍,油画方面“获金奖的作品是李祥震的《丝路意韵》,画面以沉稳而亮丽的色调表现东方艺术之瑰宝——敦煌莫高窟的文化意韵,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笔触的写意性:交叠浑厚、斑驳丰富地吸收综合材料的技法,在曦微中呈现出东方文化博大沉雄的底韵与所历经的千年沧桑,而又不失那心中期盼的、希翼的亮色。余荣的银奖作品《梦想开始的地方》讴歌年轻一代的新生活,它吸收传统的古典油画技法,色调及技巧的表达相当纯熟与到位,颇有艺术功力。而亓玉峰的铜奖作品《浮生》充满当代性与意象表达的挥洒与酣畅淋漓: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幕,灯下的花园里,几位老人家在畅聚,说到动情处还不禁站了起来,另外那两位则在专心地聆听,这是人生历练后的淡定从容,也充满了曾经沧海般的遐想。”

   恰好能用厚重雕塑语言

   把威武的形象表现出来

   入选作品中,有关雕塑方面的情况,广州市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程一峰表示,本次广州美术大展共入选雕塑作品35件。入选作品的创作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品表现风格多元,材质种类丰富,在主旋律类型创作之外,也涵盖了部分雕塑创作者个人的形式语言探索。从在校学生到退休人员,不同年龄的创作者用作品抒写对祖国的依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

   此次大展还专门设立了“新文艺群体美术奖”赛道,在评奖过程中向新文艺群体倾斜,并对这些人才进行重点扶持、宣传和推介。从评审结果不难发现,新文艺群体获奖人数呈现异军突起的势头,获奖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在历届大展中占比最高。其中,金奖作品《戍边英雄》刻画了一位不畏严寒为祖国戍守边疆的边防战士的雄壮形象,目光刚毅,手握钢枪巍然不动,似乎在无言地诉说:“边关有我在,请祖国和人民放心”,这件作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无限敬仰和崇高敬意。

   《戍边英雄》作者李雄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雕塑与绘画最大不同的是,它能直接以立体的方式表现形体与空间。而用雕塑表达“戍守边疆”的英雄,恰好能用厚重的雕塑语言把威武的形象表现出来。谈及自己的探索方向与创作手法,李雄表示,自己会更多地倾向现代具象风格方向探索,让自己的观念与对社会的看法、感受融入到作品当中,就像国画中有写意的手法,我在创作中更倾向于“写意雕塑”,希望能利用传统的雕塑语言与现代观念的结合,进一步凸显自我写意的独特表达,让自己的作品能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面貌。

   “用劳动人民的劳动细节说话,

   是最直接的”

   画家卢万华是南沙榄核镇的本地人,他看着南沙的变化发展,早期的渔民农民大多数已经纷纷加入了城镇发展的基层行列,其中,清洁工队伍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中年妇女选择的就业去处,卢万华对这个群体特别熟识而且关注。

   他在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每天的故事》便是表现环卫工人的,当然,同是环卫工人题材系列作品《环卫日记》早在2019年也成为了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进京作品”,并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中获得银奖,因此获得不少关注。据他介绍,从他决定以环卫工人作为表现对象到作品完成,前后用了2年时间观察环卫工人群体,画了上千张速写和手稿,由于环卫工人上班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凌晨,有时候卢万华还在凌晨四五点跑到街上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由于环卫工人几乎都是‘单独行动’,一人负责一段路,因此,他们的工作地点就比较分散。”当时卢万华在构思如何表达他们不同的状态时,也思考了很久,最终他决定借用连环画的表达形式,在一幅大画面中,分格表现他们的行为,数十个不同动态集中在画面中,呈现出来,异常壮观,细看则十分丰富,画面中有的单独一人,有的与同伴一起清理垃圾,有的在推车……

   “作为画家,一定要走进生活,融进生活,才能获取能够打动人的题材。”卢万华介绍,“要讲好广州故事、南沙故事,用劳动人民的劳动细节说话是最直接的。”

   唐大禧创作了《周文雍与陈铁军》

   许鸿飞创作了《陈独秀与李大钊》

   本次入选展览的作者除来自本地的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画院、广州画院等一系列专业美术单位的专业艺术家,还邀请到一众名家选送精品力作参展。他们的作品以歌颂伟大的党,讴歌人民英雄为主题,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军队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彰显了革命前辈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揭示了“不忘初心”的时代内涵。作品中既有以写实主义为主的创作,又不乏浪漫主义的写意描绘,既注重从传统绘画中汲取养分,也借鉴了各种跨媒介的现代元素,作品叙事与艺术审美达到有机结合。

   其中,广州市美协名誉主席唐大禧创作了刻画革命伉俪的雕塑《周文雍与陈铁军》,广州市美协主席汪晓曙创作了反映人民公安英雄的油画连环画《赤子丹心铸金盾——人民的好警官李世全》,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创作了雕塑《陈独秀与李大钊》。广大美术家在作品精神品质和表现形式上倾注了思考和精力,呈现出一批接地气、有思想、有温度、有感情、有品质的美术作品。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油画网证实,仅供您参考